原子力顯微鏡探針是什么?
發(fā)布日期:2023-03-03 11:17:00

 原子力顯微鏡探針是什么?

原子力顯微鏡探針是一種新型的探測技術,它可以提供更精確的細胞結構和分子結構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了解細胞的功能和結構。原子力顯微鏡探針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探針的碰撞和拉伸作用,使細胞表面的分子結構發(fā)生變化,從而獲得細胞表面的結構信息。原子力顯微鏡探針可以用于細胞研究、分子生物學和藥物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細胞結構和分子結構信息,從而更好地了解細胞的功能和結構。此外,原子力顯微鏡探針還可以用于研究細胞的發(fā)育、細胞的細胞周期、細胞的增殖和凋亡等。原子力顯微鏡探針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細胞的功能和結構,從而更好地開發(fā)藥物和新技術。未來,原子力顯微鏡探針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為細胞研究、分子生物學和藥物研究等領域提供更多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促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作為掃描探針顯微鏡家族的一員,原子力顯微鏡具有納米分辨率,操作簡單。它是目前研究納米技術和材料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原子力顯微鏡使用探針和樣品之間的原子力之間的關系來獲得樣品的表面形態(tài)。到目前為止,原子力顯微鏡已經開發(fā)了許多分析功能,原子力顯微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工具。

在現(xiàn)代儀器發(fā)展史上,顯微技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fā)展。隨著新的微觀技術的發(fā)明,科學研究和材料開發(fā)也被推向了微觀世界。自1982年賓寧和羅貝爾共同發(fā)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以來,人類在探索原子尺度的愿望上邁出了一大步,對物質表面現(xiàn)象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在此之前,只有場離子顯微鏡(FIM)和電子顯微鏡(EM)可以直接看到原子大小。然而,由于試件的制備條件和操作環(huán)境的限制,對原子尺寸的研究有限,STM的發(fā)明克服了這些問題。由于STM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電子隧穿效應獲得原子圖像,因此材料具有導電性,其應用受到限制。1986年,Binning等人利用這種探針的概念開發(fā)了原子力顯微鏡(AFM)。AFM不僅具有原子尺寸分析的能力,而且解決了STM在導體上的局限性,應用更加方便。